发布时间: 2022-09-19 发布者:
庙宇前方增建了石砌平台和左右配殿。山门已经加以修葺,正门虚设,实为倒座戏台,左右各接两座耳房。前院保存最为完好。第二道山门下的石砌须弥座台基和在一旁散落的沙石栏杆有明显的金代风格,说明古庙的历史至晚可以上溯到宋、金时期,这也同庙内清嘉庆十四年的《补修济渎庙碑记》所载“济渎庙不详创始,续修者则自宋迄明”相吻合。中院损毁严重,院中的献殿(献殿用来摆放贡品,四面皆有门,被当地人俗称四穿阁)已荡然无存,仅存石砌台基和四块圆形柱础见证它曾经存在。中院从山门两侧有廊庑接出,环抱着整个院落。这种廊庑式的庭院布局是我国唐、宋时期通行的古制,后世极为少见。正殿面阔五间,悬山顶,殿内内东西山墙上的残村壁画,绘工不俗。后院更为荒废,正殿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椽,斗拱五踩琴面双下昂,梁架结构仍为元代风格,前出廊已被改建为现代门脸,斗拱下方建有长条形的匾额,“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把农业机械化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文革“遗迹”在破落的庙院中倒是相得益彰,感觉不出明显的时代差距。
按照寺庙原先的形制,后院应有一方济渎池,院内散落的雕有神兽的长形石块或许就是济渎池的内壁。曾到此考察过的古建研究团队曾这样讲:“和晋东南地区常见的明清时期的民间风俗神庙相比较,这座古庙的建筑从风格到布局都带有不少官式祠庙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