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门楼,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坐北向南,东西长60米,南北宽30 米,面积1800平方米。创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清乾隆18年(1753),同治七年(1868)维修,1959年重新彩绘,1978年至1986年数次维修。现存建筑主体结构为明代,砖石基座高12米,中辟门洞,...[详情]
向阳遗址,位于忻府区豆罗镇向阳村东约500米的牧马河北岸台地上。遗址东西200米,南北25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7年发现,未调查发掘。文化层堆积厚0.5~2.5米。采集有夹砂灰褐陶、夹砂红褐陶、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其纹饰有蓝纹和绳纹等。为一处...[详情]
泰山庙,位于忻府区秀容街道西街村财神庙巷18号。坐北向南,东西33米,南北63.6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时代遗构。中轴线上现存有照壁一座,系砖雕建筑,长9.2米,高5米,厚0.9米。大殿一栋为明代所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后廊式构架,斗栱...[详情]
北宋西庙,位于忻府区紫岩乡北宋村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38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梁架题记,元至正二年(1342)、清康熙年间(1662—1722)、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现存过殿、正殿、东配殿、东西耳殿和钟鼓楼等。除东耳殿为新建外,余皆为清...[详情]
十里堠烽火台位于忻府区长征街办事处十里堠村西北1000米处。台体呈椭圆形状,高约8米,周长65米,占地面积336平方米。上有航标架1个。为明代遗存。,十里堠烽火台,十里堠烽火台简介,十里堠烽火台_忻州市忻府区十里堠烽火台旅游指南...[详情]
太河崖头寺大殿,位于忻府区庄磨镇太河村中。坐北向南,东西12米,南北8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明正德五年(1510)重修,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构架,悬山顶。殿前存石碑3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太河崖头寺大殿,太河崖头寺大殿简介,太...[详情]
伞盖寺遗址,位于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西约3000米的三嵬山半山腰处。因寺周围松树状如伞盖而得名。始建于唐初,明嘉靖、万历,清康熙年间多次重修,民国时期毁,现存为明清遗址。五爷庙、大雄宝殿、圣母殿、关帝殿、滴水观音殿均为在旧址重建。遗址...[详情]
韩沟墓葬,位于忻府区豆罗镇韩沟村西500米处。墓地坐北向南,东西10米,南北20米。封土堆直径3米,高0.5米。传说墓主人为韩献子,名厥,春秋时晋国司马,参与晋景公对楚、齐作战有功,晋置六卿,厥为六卿之一,与公孙杵臼同救赵氏孤儿。墓前有清乾隆四十二年(...[详情]
孙村风水阁,位于忻府区董村镇孙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4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石砌台基,基高3米,正中为过街通道,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孙村风水阁,孙村风水阁简介,孙村风水阁_忻州市忻府区孙村...[详情]
上冯阁门楼,位于忻府区庄磨镇上冯村中。坐西向东,东西7.5米,南北6.6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康熙(1662—1722)年间建筑。石砌基座,门洞宽3米,高3.2米,木构0,面宽一间,进深六椽,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栱,悬山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上冯阁门楼,...[详情]
麻会城址,位于忻府区豆罗镇麻会村北。坐南向北,东西长100米、南北宽20米。始建于汉代,今存残段为汉代遗存。遗存长100米,底宽为20米,残高9米,由夯土构筑而成,夯土层厚0.08~0.22米。,麻会城址,麻会城址简介,麻会城址_忻州市忻府区麻会城址旅游指南...[详情]
毕威墓,位于忻府区紫岩乡双堡村西北200米处。墓主人毕威,生卒年代不详,官至户部侍郎。墓地坐北向南,东西10米,南北20米,分布面积200平方米。封土残留很小,基本夷平。墓区存元大德十一年(1307)毕公迁茔碑1通,为元代墓地。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详情]
寿圣寺,位于忻府区豆罗镇白石村内。坐北向南,东西32米,南北85米,面积272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清重建加修。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戏台、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耳殿和配殿。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五踩...[详情]
七峰寺,位于忻府区董村镇孙村村北。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54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东西侧耳殿。除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详情]
张村遗址,位于忻府区张村西约500米。遗址东西300米,南北4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5~2.6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片,其纹饰为绳纹,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村遗址,张村遗...[详情]
东社堡址,位于忻府区解原乡东社村西南。坐南向北,东西长100米,南北宽100米,分布面积1万平方米。堡墙四周尚存,基宽5米,顶宽2米,残高5~8米。土质夯筑,夯层厚约0.8~0.20米。属明代遗存。,东社堡址,东社堡址简介,东社堡址_忻州市忻府区东社堡址旅游指南...[详情]
南高戏台,位于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中。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29平方米。据脊檩题记载,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四檩后廊式架构,斗栱为一斗二升交龙头形制。台内中部设屏风,两侧各设一小门。后墙两次间设拱券式窗,台前部两...[详情]
北胡堡址,位于忻府区北义井乡北胡村西约100米处。平面长方形,东西80米,南北100米,分布面积8450平方米。堡墙底宽6米,顶宽2米,高6米,夯筑而成,夯土层厚约0.2米。南墙中部设一砖券门,高4米,宽2.5米,深约4米。属明代遗存。,北胡堡址,北胡堡址简介,北胡堡...[详情]
月蜍遗址,位于忻府区兰村乡北堡村东约1000米处。遗址东西600米,南北700米,分布面积约4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4米,地表采集有泥质绳纹灰陶片。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月蜍...[详情]
隆福寺,位于忻府区秦城乡秦城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载,明天顺六年(1462)重建,清康熙十七年(1678)、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详情]
七贤寺是指导一个寺庙中同时供奉七位贤人的寺庙。忻州七贤寺专门供奉春秋时期的赵盾、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灵辄、鉏猊、提弥明等七位贤士。 过去,忻州古城北关路面通往匡村的一条街道叫七贤古道。明朝嘉靖二年,山西佥事李谦选定在城西北...[详情]
游邀遗址,位于忻府区董村镇游邀村南约200米处。遗址东西400米,南北500米,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断崖上暴露有文化层堆积,厚度约1.2~1.8米。1987年、1989年进行两次挖掘,发掘面积约1200平方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夹砂灰陶片,器形有豆等。属新石器时...[详情]
连寺沟泰山庙,位于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92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山门、过殿、大殿,两边为东西配殿。戏台面宽三间,进深五椽,悬山顶。山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过殿面宽三间,进深...[详情]
陀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四十里的合索乡,(朝忻州城的一面既东坡属合索乡,另一面既西坡属阳坡乡)。海拔1500米,是一处休闲爬山的好去处。不是节假日的时候,游人很少,空山鸟语,草长花香,十分幽静。节假日人也不多,能听见穿透松林的游人高兴了乱喊的声...[详情]
吉祥寺,位于忻府区豆罗镇东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大殿。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为清代遗构。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明国二十四年(1935)建。寺内存碑刻1通。1985年4月1...[详情]
美味烤全羊
狗不理
手把肉
湘菜
那曲冬虫夏草
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境内,全园以五指峡、龙泉峡、...
云冈石窟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
吉县黄河游览区,位于山西省吉县。黄河是中华民...
皇城相府(国家AAAA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隅...
运城景点
晋城景点
长治景点
临汾景点
晋中景点
吕梁景点
阳泉景点
忻州景点
朔州景点
大同景点
太原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