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9-30 发布者:
该遗址平面为椭圆形,东西长75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37万平方米,中心部分18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层厚约1-3米,内涵丰富。自1985年至1996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县博物馆的配合下,曾先后2次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共揭露面积707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508座,灰坑214个,水井4眼,出土石器、骨器、角器、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400余件。
该遗址发现4眼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水井,底部发现有汲水用具红陶壶及部分石、骨器等。水井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先民们的一项重大发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墓葬分布集中,叠压关系复杂,墓穴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单人葬,二次葬和迁葬较多见,其中双人叠葬为同类文化诸遗址中所仅见。多数墓葬无葬具,少数有棺椁。人骨头向多朝东北,少数向西南。墓内多数没有随葬品,即使有葬品,数量也不多,少的一二件,一般不超过4件,最多的8件,有的仅见1个箭头。随葬品绝大多数为陶器,主要器型有鼓腹或折腹罐形鼎、钵形豆、罐、钵、壶、碗、单把罐等。制作比较粗糙,多为手制,由于烧制火候高,质地亦非常坚硬。器物组合以鼎、豆、罐或鼎、豆、罐、杯为主,其陈放位置一般在头部左右两侧或脚下,陶豆多数扣在陶鼎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