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吉林 > 白城 > 洮南 

天恩地局想去 去过

发布时间: 2022-09-29    发布者:

天恩地局

天恩地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恩地局位于吉林省洮南市兴隆街中段北侧,天恩地局始建于1903年,它的名字是从清末光绪皇帝赐封札萨克图郡王旗“蒙荒行局”而来的。“天恩地局”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是洮南古建筑一条街上的亮点。那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建筑,依然展示着古城洮南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东徙外蒙“喀尔喀三汗”之一札萨克图汗子孙建部落于内蒙科尔沁草原、洮儿河畔。清廷为笼络其上层人士,采取“羁縻怀柔”的手段,赐以“亲王旗、郡王旗和公爷旗”。1891年后,札萨克图郡王旗传至十二代郡王乌泰时,因袭爵兴讼,迭遭参控;屡借外债,无力偿还。故私自开放荒原土地、招垦汉民;私吞荒饷,有待异举。后乌泰抗旨拒“官放”。是年六月六日,清廷下谕乌泰革职留任,以观后效,并谕旨首立“札萨克图蒙荒行局”,开放洮、蛟两河沿岸的生熟荒地,并在今郑家屯设“蒙荒行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初夏,“蒙荒行局”迁至双流镇。同年秋“洮南设治”,三十年“升府”。“蒙荒行局”乃洮南府之前身。“行局”升府,洮南设治,遂成东蒙重镇,奉黑两省商业集散、水陆要冲。在此期间,乌泰借开发洮、蛟两岸千里草原之机,以方便办事经商的名义在洮南巧设“王府行衙”,负责放荒征税与蒙旗事宜,作为驻洮永久办事机构。乌泰聘请了参与修建沈阳故宫的建筑名师,仿照北京东、西单王府和中旗图王府的建筑式样、格局大兴土木,耗资光洋四万,于“萨鸡古驿”———“双义货栈”东侧兴隆街北修建了一座小型“蒙古王府”,包括内宅和小姐花园,费时近二年,工程宏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意欲开复乌泰郡王爵,假借奖励开边垦荒,下谕恩赐长九尺、宽三尺的手书金匾一块,上镌镀金阴文“天恩地局”四个大字,被乌泰悬挂于行局的正门门楣之上,并有“光绪帝赐”字样。由此,这座对外称“蒙荒行局”的王府便被世人传称为“天恩地局”。

  “天恩地局”结构布局为“两进王府衙门式”中式古建筑。它坐北朝南,面临着当时极为繁华的兴隆街。前门东西双开,两门中间是“金狮造壁”遮蔽二进正门,壁顶为壮观的“金狮斗角”,壁中麻面镌刻“天恩地局”大字,两侧有“八字马道”汇通中门,门后风景屏风“兴安万丛山”巨屏,掩蔽着威严的正堂。庭院主体为四合院式建筑,精巧别致,四面各为五间硬山大脊的青砖瓦房,顶为“雁式滚脊”小青瓦,檐溜瓦头也均采用“雄狮头瓦”,与壁顶“金狮斗角”相呼应,浑然一体,象征古代匈奴———突厥———蒙古民族的“尚武雄风”。廊前各有六根红漆明柱,透出肃穆之气。

  乌泰修建“天恩地局”后并未享用几年,因借俄行外债过多,不得已典给洮南府抵押外债。民国元年(1912年)“乌泰事件”发生,乌泰被革职外逃库伦-(乌兰巴托)。“天恩地局”萧条冷落。后乌泰虽复职,被袁世凯软禁致死于北京。民国十三年(1924年),冯玉祥“逼宫”,驱逐清廷余孽。乌泰义父“武公爷”被逐来洮暂居“天恩地局”,故“天恩地局”又有“武公馆”之称。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九世班禅出走西藏,辗转来洮,做佛事40天于“天恩地局”,并“坐床”摄影留念。

  解放后,省、地、中心县政府几度驻此。陶铸、阎宝航曾下榻“天恩地局”办公。抗美援朝前,黑龙江省“南八县”中心县委(即今白城地委)及解放军公安大队亦“联袂”于斯。直至“文革”结束,“天恩地局”一直是洮南农、林、水等“八大局”驻地。“文革”后,科技馆买入“天恩地局”并局部小修。八十春秋,几经战乱,除前院“双门照壁”被拆除和后花园被占建房外,它历经风雨却无重大破坏,保护尚好。

网友评论
旅游攻略
附近景点

用微信扫一扫

旅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