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9-29 发布者:
石质门额上自右到左的“敕建木塔禅寺”六个阴刻的楷书大字,铿锵有力。其右上角竖写着“穆宗长庆年间住持德信初建”,左下方竖写着:“光绪二十五年僧璧成重修,邑人徐嵩峻书”(徐嵩峻系清代兴化著名书法家,曾为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大雄宝殿题过匾)。寺内宽阔的庭院东西两侧各植一丛腊梅和紫槿。大雄宝殿东南角矗立着一座两层砖砌塔楼,中间安放着六角型的七层木塔。此塔用整段珍贵的紫槿木雕刻而成。整座塔小巧玲珑,重檐复宇,翼角翠飞,精美无比。此塔在当时为全国仅有,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的山西应县木塔还早230年。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木塔的葫芦金顶在清晨初升太阳透过塔楼的窗户照耀着它时,便发出五彩斑斓的奇光异彩,与大雄宝殿顶脊正中央的宝鉴相映成辉,形成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也许与佛有缘的事物都是有灵气的,正是这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寺内的黄梅树和紫槿树平添了神秘的色彩,令人称奇叫绝。千百年来,观赏这一奇观的人群络绎不绝,“黄梅紫槿、木塔睛霞”让木塔寺名声远播。
明洪熙元年(1425年),被后人称为“五朝元老”的高谷慕名前来观赏这一奇异景观,并写下了:“晴霞五色照林扉,高映浮屠烂有辉,浴海已随红日上,弥空又作彩云飞。袈裟影里分明见,铙钹声中渐次稀,头白老僧初睡醒,隔窗惊堕紫绡衣。”同时,将此景再次确定为“木塔睛霞”,并列入“昭阳十景”之中。
昌荣木塔禅寺院内的塔为双塔,塔中有塔,世称母子塔。内层子塔为木塔,是主持僧德信和尚奉旨敕建时,从一堆堆上等美材中精心挑选出一棵巨大的紫檀木亲手镂空雕刻而成。它直径约二米,高七米,呈六角形,分七层,每层各边嵌有佛龛一只,内供佛像一尊。六七四十二,整座塔总共嵌有四十二只佛龛,供奉着四十二尊神情各异的佛像。子塔外是青砖砌成的十多米高的母塔,因其终日呵护着木塔免招日晒夜露、风吹雨淋,故又称之为护塔。护塔内修塔梯,一梯两用,香客们拜佛时可借之给佛龛里的佛像上香,游客们能凭之过塔窗、入塔廊,一饱水乡秀色可餐的田园风光。
这座罕见的宝塔,曾于1943年毁于战火,化为灰烬。木塔晴霞也随之成为久远的记忆,渐渐被世人所淡忘。斗转星移,几度春秋,在国运昌盛、政通人和的今天,日渐富裕的水乡人民不甘这神奇的景致永远被历史所淹没成为永久的憾事。2002年,他们在旧址按原貌重新进行了修建,目前展现在游人和香客面前的是一座直径四米、高十三米的木塔,一座护卫在木塔外围的高二十三米的七层砖塔也即将建成,木塔晴霞这世间少有的奇观,也将得以焕发出新的风采,再次引来数以万计香客游人的目光。
也许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昌荣木塔又再成景观,人们重建木塔,重新观赏木塔,已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景字,而是包含着对一方土地的认识和热爱。看尽天际不到处,遥尽海水不知深。在家乡的土地上,“黄梅紫槿、木塔睛霞”让我体现到家乡人文素质的厚重。世间不存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之说,追溯历史的印迹,融入现代社会的背景、思想、文化的元素,汇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建的昌荣木塔将会更好地绽放绚丽多彩的当今物质文明之花。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