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9-29 发布者:
江南陆师学堂及矿路学堂旧址系清末教育建筑遗存,位于南京中山北路283号和察哈尔路37号。江南陆师学堂由张之洞奏准创设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南临妙耳山,占地2公顷,有中式房屋230间、西式房屋15间,其中总办办公楼与德籍教员楼为洋楼,余皆为平房。辛亥革命领袖赵声上将、吴旸谷上将、抗日将领方振武上将等人曾就学于江南陆师学堂。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3月23日,张之洞奏准设立江南陆师学堂,创办于南京。在编练自强军的过程中,张之洞发现“学堂出身之人,究视未学者领会易,长进甚速,是学堂有益,确有明征”。他认为“练兵必兼练将,而练将又全赖学堂”,决定创设江南陆师学堂,以培养将才。
1898年(清朝光绪二十四年)9月14日,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光绪帝,因江南青龙山煤矿正在办理矿务,议请“于陆师学堂内添设矿路学一斋,挑选学生分习重力、汽化、地质等学”,28日获光绪帝准请。矿路学堂聘德国教员,开设国文、德文、日文、测矿学、地质学、化学、熔炼学、格致学、算学、绘图学等课程。该学堂仅于1898年招收了一期学生,共一个班24人,附设于陆师学堂第二期,二十五年(1899)正月,于陆师第二期附设的矿路学堂开学,收鲁迅等学员24人,1901年1月毕业。
辛亥革命后,学堂东部旧址改为兵营;西部旧址改为江苏高等农业学校,后为中央大学林学院标本林,1946年后中央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迁入。现存中山北路的总办办公楼,原为大门后的第四进建筑,2层,砖木结构,现属江苏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2号楼即原德籍教员楼,2011年4月29日起火烧毁。察哈尔路学堂遗存的教员楼,在总办楼的西边,2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通阔21.8米,高7.2米,屋面覆漆红铁皮,开拱形门窗,设内廊,现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已辟为鲁迅纪念馆。
鲁迅1898年4月考入江南水师学堂轮机班,同年11月因不满该校的恶劣风气退学,十二月考入矿路学堂,1901年1月以一等第三名毕业。鲁迅在矿路学堂求学期间开始接触新思想,写下“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1902年3月24日,矿路学堂总办俞明震带领官费生鲁迅、张邦华、顾琅、伍崇学、刘乃弼及自费生陈衡恪赴日本留学。
2006年4月在该旧址建立南京鲁迅纪念馆,介绍鲁迅生平(以在南京为主);介绍鲁迅作品,以收入中小学教材的为主;纪念鲁迅,以弘扬鲁迅精神,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主。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察哈尔路37号(南京师大附中校园内)
乘车线路:1.可乘100、16、31、32、34、168路至三牌楼或萨家湾下;2.可乘游4、21、67、132路至丁山宾馆下;3.可乘143、72路至察哈尔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