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9-29 发布者:
二宜楼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士楼,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圆楼直径73.4米,底层墙厚2.53米,通高16米,全楼分十二单元,共192开间。其结构功能分工清楚,圆楼分内外二环,外环四层方楼为居室、祖厅,内环平房为炊室、餐厅;各单元内有天井、梯道,自成体系,四楼墙厚80公分,以一米宽墙体作隐通廊,沟通12单元,具有隐私独立性,又有凝聚联系性。土楼的防御功能齐全,大门和两个小门上有漏沙泄水孔以防火攻,四层开窗平时览景观光,战时作枪眼用,有置灯和上屋顶装置;层底有暗道通往楼外,各单元设有传声道,便于内外联系;各单元均置竖孔,由一楼直至四楼,作维修屋顶吊物用,危急时人亦可从此上下。楼中设有两眼水井,足供居民饮用。一层大厅和四层祖堂采用悬梁吊柱法,斗拱木雕精细、彩绘生辉、富丽堂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宜楼坐落于大地村中部。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2005年住有39户,196人。双环圆形土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9300平方米。外环高4层,内环单层。外径73.4米。整座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24间。其中4个单元是作为共用的门、梯道及厅堂,余下的12个单元为住户,每个单元均有独自的楼梯上下,是福建省两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福佬民系地区单元式土楼的代表。底层外墙设12个“之”字形传声洞,便于内外联系、传递信息。顶层的外侧将墙体减薄,设1米宽的隐通廊,以弥补单元式土楼防御时各自为阵的不足。通廊与各单元祖堂均开门相通,向外设观察、射击窗56个,枪眼23个,构筑了古代战略防御体系与居住空间完美结合的典例之作。外墙厚达2.53米,墙基石砌、墙身夯土,往上逐层收分。设一个大门两个边门,门框用花岗石砌筑。内院是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设两口公用水井。外墙1-3层都不开窗,只在4层设小窗洞(见7.a-1图96,97,98,7.a-2照片88,89、90)。
每个单元都从公共内院入口,单元内部设有户内私用的小庭院,这是一个较有私密性的空间。从圆楼外走进中心内院、再进入各单元内的小庭院,这种室外空间私密性层次的变化,是对人们聚族而居生活中不同要求的满足。二宜楼的室内空间布局也独具一格,进入单元内是位于内环的入口门厅,其两侧分别是厨房、库房,内外环楼之间连以过廊,围合出单元内的小庭院,过廊与小庭院之间以透空的木隔扇分隔。外环楼的室内空间布局也与内通廊式土楼不同,底层不是用作厨房、餐厅,而是用作客厅,二、三层均作卧房。四层中间是大空间的祖堂,由各户单独设置,两侧为粮仓。
在结构上,二宜楼也与众不同。外环楼房的外围是土墙到顶,内围也是承重土墙直抵三层。各个单元之间完全以承重的土墙隔开,每个单元内部1-3层的纵墙也是用承重的土墙分隔。
更为别致的是其二、三层内圈土墙上又伸出窄窄的木挑廊,形成廊道外的又一个檐廊,方便衣物等晾晒。
二宜楼的建筑装饰繁简有度。正对大门的祖厅处在中轴线尽端的显要位置,梁架都作雕饰彩绘,底层祖厅大门两边还置一对青石雕抱鼓石,上刻如意锁、四龙戏珠等吉祥图案。各个单元顶层供奉神主牌位的厅堂,雕梁彩绘精巧华丽。底层小天井前的檐廊也是装饰重点之一,12个单元入口的门上,雕嵌12种不同的装饰木雕。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之芳香,堪称民间艺术珍品(见7.a-2照片91、92、93、94)。
二宜楼文化内涵丰富,楼内柱联形象描述了圆楼周围的环境:“派承三径裕后光前开大地,瑞献九龙山明水秀庆二宜”;“宜家宜室一堂和气垂慈翼,有福有负大厦更新振鸿酋”;“大地著蜚声孝思维鼎,二宜昭令德祀事孔明”;“楼归二宜敢谓更新恢先业,枝开六秀洵堪仍旧裕后昆”。楼内众多壁画联,生动反映了楼内其乐融融的生活景象和土楼人的向往和追求。其中有一批充分反映出楼主崇文重教的思想:“一篇花景雪垂地,半夜书声月在天”;“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有书诗气生子必贤,好山水游其人多寿”。另有,彩绘壁画结合楹联:“帐念桃李风,笔拥江山气”;“四时和气春长在,一家安乐庆有余”;“孝慈友恭一堂吉庆,诗书礼乐千古文章”等。楼内10单元三层门楣上绘制一幅西方半裸女像(见7.a-2照片93),在3、6,10单元的墙上、天花板上张贴有许多1931年美国《纽约时报》、1932年美国《纽约晚报》,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