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 > 泉州 > 德化县 

屈斗宫古窑址想去 去过

发布时间: 2022-09-29    发布者:

屈斗宫古窑址

屈斗宫古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斗宫窑址系宋元时代的窑址,因当地村民为纪念南坡小路边的“奎斗宫”而得名,位于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1953年为华东文物工作队考古调查发现。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先生等再次对该窑进行调查。此后中央、省、地、县等有关单位又多次复查。1961年,经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颁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6年4月,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晋江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发掘,该窑址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150米。不同类型的器物标本6793件、生产工具800多件,标本大部分为残件,仅少部分为完整件。为依山坡而建的分室龙窑遗迹(俗称“鸡笼窑”),全长57.1米,宽1.4-2.95米,分17间窑室,坐北朝南,偏西15度,坡度在12-22度之间。

  屈斗宫窑的窑头火膛和窑床保存完好。火膛呈半圆形,狭小,与窑床交界处,有5个通火孔。窑体宽大,窑室呈长方形,两边留有火路沟。室与室之间有隔墙(或称挡火墙),能够挡住部分上吸的热气流。使窑室内的压力变为正压,气氛和温度易于平均。隔墙底设通火孔。窑室底部倾斜,有分间(或室),但不分级。窑底上铺石英细砂,砂上放置匣钵垫或托座。

  窑基尚存14个窑门,其中,东边11个,西边3个。窑身两壁外有护墙,建在两个窑门中间,用以保护窑壁。窑顶全部坍塌,从出土的模形砖推断,窑顶为拱形。

  它既不同于龙窑,也不同于阶级窑,是由龙窑发展为阶级窑过渡0现的一种独特的窑炉类型——分室龙窑(俗称“鸡笼窑”)。

  屈斗宫窑址出土的生活生产工具有印制铜锣盘、小盘、直道纹洗、莲瓣纹碗、缠枝纹盒、军持印模,有制坯和修坯用的转盘,敲开匣钵的铁窑刀,以及匣钵垫、支圈、莲瓣纹碗、托座、垫底饼、垫圈等。

  出土的器物有碗、盘、碟、壶、罐、瓶、洗、盅、盒、高足杯等十余种。器物的釉色可分为两种:一是近乎影青系的白釉,洁净滋润,光泽性强;一是纯白釉,洁白纯净,莹润美丽。装饰方法有印花、划花、贴花、浮雕等。纹饰有弦纹、卷草纹、篮纹、云纹、直道纹、篾纹、钱纹、莲瓣纹等,还有莲花、梅花、葵花、菊花、牡丹等花卉。有的还用吉祥文字加以点缀,如“福”、“寿”、“卍”、“般”、“金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长寿新船”等。有的器物底部还刻印物主姓氏或纪念内容等文字,如“郑”、“曾”、“贤君”、“三十夜月再得圆”、“只皮”、“小心”、“后”等。其中“卍”与“般”字与我国悠久的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屈斗宫窑0土的军持、盒、小瓶、飞风碗、执壶、弦纹洗、高足杯、瓷壶等器物在国外均有发现。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屈斗宫窑址连同龙浔、浔中、三班、盖德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一同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友评论
旅游攻略
附近景点

用微信扫一扫

旅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