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9-27 发布者:
水东镇始建于隋唐时代,山清水秀,古迹众多。该镇系国家级文明村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最佳旅游乡镇和省级重点中心镇,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明清时期,古镇水东因水阳江这条“黄金水道”而成为鼎盛的商埠码头。现存的老街街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街道全长740米,宽4米。上街头、下街头、正街、横街、当铺街、网子街、沈家巷等街巷纵横交错,形成连环街市。与徽派建筑一脉相承的水东老街,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两侧,是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木檐、马头墙,与光溜溜的青石板街道路面相映成趣,更显盎然古意和徽风皖韵。
老街现存古宅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都是明清建筑,内部架构简洁匀称,雕梁画栋,别具匠心,有很高的工艺水准和研究价值。其中,代表性的建筑有“大夫第”、“乌龙院”、“防火钟楼”、“汪同发油坊”、“庆昌仁当铺”等。老街入口处的宁东寺(又名三官殿),始建于唐代,是宣州现存最古老的寺庙。老街一隅伫立着的哥特式教堂水东圣母堂,是皖南第一座天主教堂,也是华东六省市两座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水东圣母堂与上海佘山圣母堂齐名,在东南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老街的“十八踏”和“五道井”,是两处极有特色的历史遗留。“十八踏”上又建一幢二层牌楼,古朴典雅,与老街风貌浑然一体。十八踏下一道井是青石砌成的方形古井,井下有一个20余米长的水池,一座石拱小桥划分用水类别:桥上饮用,桥下盥洗。井水清澈甘冽,终年不涸。水东老街,以其独有的神韵和内涵,吸引着解读历史、品味人生的八方游客。
明清时期,古镇水东因水阳江这条“黄金水道”而成为鼎盛的商埠码头。现存的老街街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街道全长740米,宽4米。上街头、下街头、正街、横街、当铺街、网子街、沈家巷等街巷纵横交错,形成连环街市。与徽派建筑一脉相承的水东老街,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两侧,是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木檐、马头墙,与光溜溜的青石板街道路面相映成趣,更显盎然古意和徽风皖韵。
走了约几分钟,只见一条印有“千年古镇水东老街”的布晃立在街面右侧,那“千年古镇”四个字是小篆透出一种古扑的气息。沿着指示牌行走,一会儿就到了宁东禅寺,寺院里香火缭绕,门口有一对石狮,上面还挂着红布,从“千年香火地,万古宁东寺”对联中,就能体会出此庙宇的曾经有过的鼎盛,宁东寺又称三官殿,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刹,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鼎盛时期,殿宇九十九间半,金身佛像三百六十尊。
有趣的是在老街南面还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此教堂建于清光绪九年(1880年),为法国传教士金式玉所修建,是华东第二大圣母教堂,据说2008年圣诞节还有许多宣城青年到此教堂过节。江南小镇我也去过几个,但如此寺庙和教堂在一个小镇同时出现,且能同时存在,足可见在这个皖南小镇能让东西方宗教文化融为一体,共同繁荣。
水东镇是有名的枣乡,于是枣木梳就成了小镇的特有新产品,你看那“汪记木梳”的扁牌高悬在大门上方,屋内的枣木梳排列在那儿。据介绍,汪记牌枣木梳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高级梳妆用品,采用了八十年以上的枣木制成,具有各种保健功能。
十八踏是老街五道石井第一道,井下两只石狮护卫的是青石砌成的方形古井,一座石拱小桥划分用水类别:桥上饮用,桥下盥洗。井水清澈甘冽,终年不涸,从水池流到街外小河,再汇入水阳江中。现在老街用上了自来水,但老人们依然说还是井水甜。电影《剑归》《梅姐》《邮缘》,电视剧《太白仙踪》《枣姑》等都在这里实景拍摄。
行走在小镇的老街上,那些斑驳的石墙、光滑的石板路,还有高高低低的围墙,都透出历史的痕迹,特别是一幢老房子屋顶上长满了瓦菘,那蓬勃生长的小草,一个个高高的耸立在那儿,伴随着微风在轻轻的摇摆着身躯,仿佛在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而那些剃头店,铁匠铺,豆腐店,小吃店等等,无不透出那些渐渐远去年代。行走在这儿,就有了一种回归历史的感觉。几分祥和,几分古朴,还有几分沧桑和几分伤感.....